剩菜裡的秘密- 20170212養生堂筆記


來賓: 范志紅: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,食品科學博士。

           何亮:特級廚師。

   過年的大魚大肉滿桌吃不完怎麼辦?剩菜該丟還是留呢?
涼拌菜可能產生亞硝酸鹽,不宜再吃。




肉類剩菜中產生的肉毒素1克就能殺死100萬個成年人。
還好肉毒素怕熱, 只要煮十分鐘, 就能將它分解。




過年過節期間我們容易吃了過多的大魚大肉,造成腸道菌群失調,尤其是老年人。這時就需要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來平衡我們腸道的菌群。
膳食纖維亦稱食物纖維,可分為可溶性及不可溶性兩種。
植物細胞壁中的纖維素、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常見的不可溶性纖維,常見於蔬果的粗梗;
而果膠和樹脂等屬於可溶性纖維,常見於大麥、豆類、胡蘿蔔、柑橘、亞麻等食物中。雖然,它不具營養價值,但留在腸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,促進新陳代謝;
果膠特性(可溶性纖維),烹煮後會變軟。像胡蘿蔔、南瓜都有豐富果膠。


剩菜翻新 - 菜的比例大於 50%

雞肉翻新: 紅油雞絲
1. 將雞胸肉撕成絲  
2.金針菇 、黃豆芽煮約一分鐘。(若要加強黃豆芽脆度, 可於水中加些白醋)
3. 切蔥薑茉, 加上醬油、醋、塩、糖、辣椒油, 拌在一起。
4. 將燙好的金針菇、黃豆芽, 鋪在盤底。
5. 上方鋪上雞絲
6. 淋上調好的醬汁, 給吃不完的雞肉新的口味
7. 紅油雞絲- 就完成囉!

     對很多人來說,過節大量進食油膩、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,而節後則改成“粗糧、素菜”。實際上,葷、素這兩個方面並不是對立的,單單偏重哪一方,都會阻礙人體所需營養的正常吸收。尤其對老年人,這樣做時間長了還會造成營養不足。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。 每天的食材最好超過 12 種, 而且蔥薑蒜等調味食材, 不計算在內。
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有7類,
如果飲食的單一勢必會造成某一類營養物質的缺乏,從而影響健康。
吃得清淡時, 可能只有醣和碳水化合物,
蛋白質 - 魚肉蛋奶豆製品。
脂肪 - 不要只從炒菜油中攝取, 這類脂肪大多只增加口感和長胖外, 營養成份並不多, 可從堅果中攝取更好的脂肪, 像芝麻、花生、亞麻子等更是有益。
礦物質
鈉- 塩..一般量皆足夠
鉀 - 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雜糧
鈣 - 豆腐、奶製品、深綠色蔬菜。
符合多的料理 - 金玉滿堂炒飯
1. 炒蛋花(可將熱蛋花置於未下鍋的豌豆食材中)

2.切好的三菇下鍋炒 - 干炒蕈類會很香, 且過程中會泛出極其鮮美的水氣, 若過水後, 菌的鮮香味就隨著水溶走了。
3. 加入炒好的蛋, 芹菜、豌豆稍微拌炒

4. 將飯置於上方
5. 淋些雞湯於米飯上

 6. 蓋上鍋蓋, 讓熱氣在其中循環, 讓米飯分散開來
7. 掀鍋後, 濃濃熱氣, 讓米飯容易打散,
8. 調味 - 加塩, 白胡椒粉等,就完成了








懶人福音!金針菇、杏鮑菇...沒農藥,「菇類」真的不必洗,直接下鍋煮吧
http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025911&p=1



CONVERSATION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